推薦連結





---快速搜尋---


--淘寶-商品快速搜尋--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互聯網金融來襲:銀行擔憂經營壟斷權被稀釋 - 臺灣新浪網

  在8月13日舉辦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致辭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發現,偌大的會場里,除了他之外,沒有幾個穿正裝的,於是他開了個玩笑說,他看到了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差異。


  這不僅是著裝風格的不同,更是傳統銀行和互聯網公司對於金融業務在理解和操作上的巨大差異。同樣是一萬塊錢,躺在銀行活期戶頭上,其利息收入幾乎忽略不計,而在支付寶賬戶上,只需輕點滑鼠就可轉入到餘額寶賬戶,成為一筆基金投資,雖然其收益未必比活期存款高出多少,但是至少用戶心甘情願地把資金留了下來。


  生活中更常見的是一幕是,銀行的櫃檯前,排號等待的幾乎是清一色的銀髮族,他們也許只是為了支取一筆不到兩千塊的退休金,而等上1個多小時;更多的年輕人則選擇了在支付寶里交電費,在財付通里買Q幣,在街頭超市的機器上為信用卡還款。去年,數以萬計的淘寶賣家甚至還從阿里巴巴那裡得到近1000億元的貸款。


  當互聯網的藤蔓翻過了銀行的牆頭時,銀行家們終於坐不住了。


  網上銀行只是開了個頭


  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說,在數字化金融時代,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基於IT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完全可以取代傳統商業銀行的功能。


  2010年,在國內眾多銀行中,交通銀行第一家發布了手機銀行客戶端,2012年,又推出了遠程智能櫃員機,通過一個視頻窗口,把自助設備與客服中心相結合,使客戶在自助辦理業務的基礎上,藉助遠程視頻座席的協助,實現「無人銀行,有人服務」。


  交通銀行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數據顯示,3年前,該行將近一半的業務都是通過人工處理,而今天,超過7成的業務分流到了電子銀行。不僅是交通銀行,現在把傳統的櫃檯業務搬到互聯網上讓客戶自助辦理,這已經成為國內商業銀行的共識。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早在十多年前就發出警告:傳統商業銀行不能對電子化作出改變,勢必將成為21世紀滅絕的恐龍。


  但是,中國的商業銀行對於電子化的反應,至少就推廣網上銀行來說,仍然難以堪稱迅速。直到去年,絕大多數銀行才陸陸續續向持有銀行卡客戶免費贈送網銀U盾。此前,這個形似U盤的操作網銀時的必備工具,通常都是需要客戶掏錢購買,售價從50到100元不等。


  過去,很多銀行都有內部規定,櫃員每賣出一隻U盾都能得到5到10元不等的獎勵。今天,櫃員每新開一個網銀賬戶,依然能夠拿到提成。直到今年,還有一些銀行仍然為免費領取U盾設置門檻:持卡人戶頭上的資金不能少於一定金額。


  「你能夠想像淘寶會向用戶收取下載支付寶的費用嗎?」一家股份制銀行支行行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U盾一開始面世就應該免費向客戶發放,但是絕大多數銀行還是把它當成一個商品去銷售賺錢。本質上,長期處於壟斷地位的銀行,對於「免費經濟」的了解仍然相當有限。


  在互聯網環境長大的一代已經習慣萬事免費:網上讀新聞、看電影、下載歌曲、安裝殺毒軟體,都是免費。當用戶向支付寶充值時,來自任何銀行卡的資金都不會收取所謂跨行費用,但是它總能在其他地方通過收費的方式把這些成本給撈回來。


  今天,銀行的網銀,更多的只是把一些傳統櫃檯業務搬到了網上,比如,用戶可以在網銀辦理存款定活轉存,可以購買基金,可以查詢過往的交易記錄。但是,發展電子銀行、網上銀行,只是金融互聯網或者說互聯網金融的第一步。


  傳統模式開始玩不轉


  把傳統業務逐漸從高樓大廈里的大理石玻璃櫃檯,搬到虛擬的互聯網空間,對於很早就擁有先進後台系統的國內商業銀行並非難事。


  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說出了行長們最擔心的事情:互聯網金融將顛覆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務模式,他預言,在不久的將來,廣為密布的銀行營業網點可能會縮減,營業網點將不再有現金櫃檯。


  公認的事實是,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模式建立在存、貸、匯業務的基礎上,長期享有「資本壟斷、法定利差、客戶需求」等三大天然優勢。而在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等國內多位銀行行長看來,這些天然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銀行的經營壟斷權正在不斷被稀釋。


  最初,上世紀80年代,國內的主要商業銀行就是「中、農、工、建、交」這五大家,到了90年代,隨著招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等銀行的設立,銀行的隊伍中又加入了數十家股份制銀行。到了21世紀的頭10年,隨著全國範圍內的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的改制重組,一批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也加入了競爭的隊伍。最近幾年,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也獲批開展部分銀行業務。


  競爭的結果就是,一些大企業開始擁有對貸款利率的議價權,為了一個好項目,十幾家銀行都會蜂擁而上。據《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了解,武漢農業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甚至被要求每周定期掃街,篩選客戶,「送貸款上門」,以至於當地一些商戶差點把銀行工作人員當做騙子轟出門外。


  最終,今年7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利率,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全面放開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管制。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在社會融資總額中,銀行貸款所佔比已經從2002年的近92%下滑到2013年上半年的50%。隨著直接融資比重不斷加大,幾乎所有銀行都認識到金融脫媒已經勢不可擋。


  事實上,存款利率的市場化也早已經拉開大幕。通過發行理財產品的方式,銀行以遠高於現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把那些不甘忍受負利率的資金,重新拉了回來。但即便如此,存款搬家的趨勢已經難以阻擋。


  據普益財富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發行總數超過2萬款,總規模已經達24.7萬億元。普益財富研究員范傑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表示,在中國特殊的金融生態中,廣大投資者一直把理財產品視為銀行存款的替代投資品,隨著存款利率的漸行漸近,銀行理財產品將逐步回歸「代客理財」的本質,存款利率的最終開放可能重塑銀行理財市場格局。


  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帶來的必然結果是,管制條件下高利差的收窄。在現行金融管制格局下,息差收入佔據了銀行營業收入的60%以上,也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貸款重新定價造成的息差收窄,是上市銀行業績增長的最大阻力。


  16家在A股上市銀行今年一季度披露的信息顯示,上市銀行盈利能力明顯減弱,凈利潤增速集體下滑,其中,農行和中行的凈利潤增速已經下滑到個位數。民生銀行行長洪崎認為,2012年兩次降息,對銀行今年一季度的存貸款定價影響較大。


  包商銀行董事長李鎮西在今年初撰文表示,中國銀行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李鎮西認為,利率市場化全面推進,將會衝擊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傳統的盈利基礎,對中小商業銀行的結構、行為和績效產生深遠的影響。


  尋路互聯網金融


  鑒於當下介入互聯網金融的多是淘寶這樣的電商平台,一些商業銀行也開始試水電子商務, 並把電子商務上升至戰略高度。電子商務,正是第三方支付向銀行業務滲透的溫床,而銀行的收復失地也從這裏開始。


  建設銀行早在2012年6月,就推出了善融商務。建設銀行電子銀行部副總經理劉建忠解釋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何做電商的初衷:第三方支付機構大量湧現,銀行支付結算服務面臨嚴峻挑戰,由於電商平台對客戶資料、客戶交易詳單等信息進行了屏蔽,銀行脫媒現象嚴重,銀行亟須一個切實可行的模式切入電商領域。


  善融商務的出發點並不是靠電商賣東西,而為了以此為平台提供金融服務。目前善融商務企業商城的融資產品,包括網路聯貸聯保、網路大買家供應商融資、網路速貸通、e點通等,客戶可以線上提交貸款申請,查詢貸款審批進度等,但該平台上的融資活動才剛剛展開。


  同年10月,中國銀行在中山成立了「雲購物」平台,則乾脆就成為了一家比價網站,同樣一件商品,在雲購物上可以查詢到京東、天貓商城、噹噹等多家電商的報價及購買鏈接,但最重要的是,用戶可以通過中國銀行手機支付在線支付。這種比價模式,讓中國銀行建立一個輕公司的電商架構,並以較小的代價獲取到了用戶數據,並將移動支付工具推向市場。


  朱小黃出任中信銀行行長之初,就發出感嘆說,像中信銀行這樣的中型銀行正處於一個尷尬的時期,尷尬的就是「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而朱給出的對策之一是,「再造一個網上中信銀行」,具體的策略有二,一是傳統業務網路化,二是網路業務金融化。後面這點,被視為中信銀行的面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的關鍵所在。


  今年6月底,中信銀行發布了異度支付產品,由此切入移動支付領域。二維碼支付作為異度支付的重點產品,使支付不再受物理網點和PC終端的限制,隨時隨地完成支付操作。比如客戶在逛街時想購買一杯咖啡,通過中信銀行客戶端,可查找附近咖啡廳,在線完成選購過程,並以手機中生成的二維碼為憑證,直接到店內領取。目前,中信銀行已經與蘇寧雲商集團、紅星美凱龍、三胞集團簽訂了相關的支付協議。


  朱小黃曾表示,「減少現金、普及網路、推廣無卡支付」正在改變著客戶的消費行為和支付行為,客戶可以通過銀行的「概念貨幣」實現支付,客戶可能並未看到銀行的身影,但卻享受著銀行無處不在的服務,這就是網路概念下消費金融服務的最高境界。


  今年8月初,民生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在深圳前海註冊,主要股東為民生銀行的七家主要非國有股東單位和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民生銀行相關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民生並未開展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但在業內看來,民生電商的成立,將是未來民生銀行轉型的第一步。


  此前,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曾表示,該行一直有打造電商平台的打算,思路主要是藉助電商平台,提高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的效率,把現在產業鏈金融的部分環節搬到線上。


  雖然當下國內銀行推出了的電商平台大大小小不下十家,但是除了善融商務達到了數十億級別外,大部分的銀行系電商平台在市場上仍然默默無聞,流量和成交額尚不及淘寶、京東的零頭。


  究其原因,前述一家股份銀行支行行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既與銀行的相關傳播力度不夠有關,更重要的還是在於壟斷行業的甲方思維仍未根除,而所謂互聯網的思維也遠未形成。銀行的優勢在於整合資源的能力和強大的渠道能力,比如可以通過客戶群與實體企業議價,並且擁有龐大的用戶,但電商則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很多銀行已經難以承擔電子商務不斷更新的前沿技術和商業模式帶來的壓力。


taobao-淘寶網-台灣館-購物-ㄊㄠ淘寶網-怎麼買-推薦 網址來源出處:: 互聯網金融來襲:銀行擔憂經營壟斷權被稀釋 – 臺灣新浪網



互聯網金融來襲:銀行擔憂經營壟斷權被稀釋 - 臺灣新浪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