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連結





---快速搜尋---


--淘寶-商品快速搜尋--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北京創業現場3]創新工場:自己就是中國創業的一種模式

在北京及台灣的創業社群中,創新工場算是個極具代表性的單位,除了股東包括李開復、郭台銘等業界重量級人士,他們希望把投資+育成的矽谷模式濃縮到中關村的作法,也令外界多所期待。


2009年成立至今,因應辦公人數的增加,辦公地點已搬遷三回,現在北京辦公室所在地點,是中關村極具代表性的鼎好電子城大樓,2000多坪的空間,有十多個團隊進駐,做遊戲的、做適地性服務的,辦公室氣氛相當熱鬧。


創新工場營運長陶寧說,很多人沒有成立公司的經驗,包括產品怎樣去推銷出去,怎麼行銷出去,從技術變成產品等等這些困惑,希望用創新工場的專業服務,使創業門檻能夠降低,真正產生中國的自主創業。因此在創新工場內,有專門的投資、公關、財務、法務、及IT團隊協助新創團處理相關事宜。「小團隊聚合起來,才會有較大的力量。」


不過在經營模式上,因為李開復過去的技術背景,創新工場一開始是從產品開發的角度入手,找了工程師進行開發,但產品開發完成後,接下來該怎麼走?怎麼推廣?這些大方向問題,還是需要有人掌舵。


「最難找的是CEO人才,光是優秀的產品或工程師,並不足以撐起一個事業,」她說,曾經就有一個產品,找了一年都找不到一個CEO,最後她自己只好親自下來帶團隊。「人才條件容易開,但『喜歡』或說是『熱情』不容易,真正喜愛一個產品,才會讓產品真正走入市場。」她說,創新工場本身也在創業,因此這是一場相互學習的過程。她說,有人覺得創新工場是創投,也有人說是孵化器(育成中心),「我們更希望自己就是中國創業的一種模式!」


放大到整個創業環境,曾在美國Google任職多年的陶寧直言,雖然北京創業氣氛開始熱絡,但比起矽谷,還是一大段的差距,「中國還不是真正商業掛帥的社會,家長還是期待孩子進入國企穩定上班,加上大型網路公司人才需求大,大幅拉抬薪資水準,這條推動創業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創業團隊,她提醒,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環境,抓好定位與節奏很重要,「該賺的錢,就一定要賺!」


圖一:一進門的牆面上,貼著曾經育成過的團隊。



圖二:每個團隊雖自成一區,但因為是開放空間,也容易跟旁邊的團隊互動。



圖三:會議室的名稱,都提醒著創業的不同思考。



圖四:中國網路產業競爭激烈,人才爭奪戰已深入校園。



圖五:中午一樣有簡單供餐,讓團隊可以更專心地開發產品。



圖六:李開復的辦公室,相當簡潔。



圖七:小型的演講空間,會邀請業界人士與創業團隊交流外,工場本身也會組織各團隊的資訊長、財務長、行銷長組成小型社群,開設專業課程。同時也開放外部單位來舉辦各類活動。最近出版新書的facebook營運長桑柏格即將在此發表演講。



圖八:曾任職微軟、IBM、Google的陶寧說,只有創業者在社會上能夠真正得到尊重的時候,才是健康的社會。



 ** 更多精采北京創業報導,敬請期待9月號《數位時代》雜誌


taobao-淘寶網-台灣館-購物-ㄊㄠ淘寶網-怎麼買-推薦 網址來源出處:: [北京創業現場3]創新工場:自己就是中國創業的一種模式



[北京創業現場3]創新工場:自己就是中國創業的一種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